《更富有、更睿智、更快樂:投資大師奉行的致富金律》一些筆記碎片
書中,作者詢問投資領域的一些名人,嘗試從他們的觀念想法中,取得一些我們可以參照之處。
雖然討論的是投資理財想觀的議題,但是裡面很多東西都可以套用到其他事物上;
《更富有、更睿智、更快樂:投資大師奉行的致富金律》一些筆記碎片
書中,作者詢問投資領域的一些名人,嘗試從他們的觀念想法中,取得一些我們可以參照之處。
雖然討論的是投資理財想觀的議題,但是裡面很多東西都可以套用到其他事物上;
一般而言,通常我們鑽取金錢收入的模式不外乎是透過被聘僱後獲取一次性買斷的固定薪資,除非有額外的獎金,否則大部分都是每個月領取基本工資生活。
上班時間限定、工作內容限定,這樣的模式,在《從零到億,社畜也能財務自由》中,作者認為如此一來,我們會進入一個像是倉鼠滾輪的狀態,在迴圈中不斷的投入我們的時間、精神與肉體,為了獲得財務,我們犧牲了自由度。
《讓人變有錢的36個習慣》
作者山下誠司認為,要建立好有錢人的習慣 ,就得要仔細去檢視比對生活中每個組成要素,找出最好的應對方法,並且堅持下去。
例如像是;工作上的待人接物、服裝儀容、工作的量與質等問題,或是開會演講時坐的位置、公司與住家的距離與交通方式、早起與晚起的差別等;
或像是自己的生活方式習慣、學習的狀況與人生的方向,也都要詳細的比較、琢磨與取捨 ,將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情,做到最好。
很長一段時間,對於錢方面的困擾,通常我只是在心理或口頭抱怨一下,沒有進一步深入去思考如何解決這件事。
之所以不會想說要深入思考研究尋找方法,通常是認為不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想;這樣的結果也反映在心態上,由於不知道有什麼實質的方法可以改善,也就更不會有相對主動的作為。
一旦持續用「沒有錢」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反而受自我認知所侷限,不僅讓自己去習慣過著「沒有錢的生活」,甚至因為沒有勇氣做比較大的變動,讓自己每天過著痛苦掙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