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性迫使我們跨過過往的行為門檻

在疫情期間,不少公司一改原先的作業方式,調整為能夠在家進行視訊交流互動,上班環境與過往習慣的作息,也因此有了比較大的改變,算是大程度跨過了過往的行為門檻;

而在更早之前,我們則早已習慣戴口罩、不隨地飲食並減少出門;

三級警戒後,更進一步的,除了出門會帶透明面罩或護目鏡,長期間待在室內,我們也逐漸習慣了透過視訊與同事、親友聊天,學習在家做些輕便的料理,搭配uber eat點餐外送服務,為了避免無聊,也跟著訂閱netflix或disney等網路串流影片,作為實體電影院的取代方案。

 

個人行為的改變,推動了社會型態的更新

一如《準確預測未來趨勢的思考術》中,作者所認為的,職場、科技與市場消費型態、生活上的轉變,讓社會結構有機會緊跟著重新設計與更新。

透過在家視訊交流互動等作業模式,也改變了過往對於公司與辦公室空間在傳統功能上的認知,不少人可能對於實體公司環境的需求,產生有別於以往的看法,提出質疑並重新比較優劣。

持續的觀察商業世界與生活的變化、也有助於更有性統性的去思考並掌握未來的時機與可能模式。

 

科技的普及,不僅減少使用成本,也擴張我們的認知框架

在另一本書,《疫後大未來》中作者則更進一步的推進思索;認為社會結構與日常行為與需求,不僅在社會面臨重大轉折時獲得更新,這場疫情,也讓世界、社會與產業結構加速運轉。

隨著我們提高對科技的依賴,種種生活中的「必要性」,也順勢推動了各項科技在技術上的革新與普及,讓使用成本跟著下降。

使用最新科技的過程,不僅有助於擴張過往的認知框架,並從中培養我們的科技素養,達到產業與個人雙贏的局面。

 

強化反脆弱性,重新佈署未來的應對能力

另一方面,疫情也放大了公司在體質與財務狀況的重要性。

體質良好財務穩定的公司,由於耐得住長期震盪,擁有反脆弱性,也得以用最快的速度校正回歸,重新配置、整合公司資源,順勢擴張產業版圖,從抗壓能力不足的對手中獲益。

儘管書中提到的案例是公司,然而套用在個人身上也一樣;既然疫情所造成的生命與財物損失是不可逆的,至少我們能夠從中沉澱、深思可能的轉機。在休息過程中,透過各項學習或閱讀,重新儲備、佈署資源,規劃個人在未來的反脆弱性。

arrow
arrow

    marcel marc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