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就像一本故事書》楠木建
因為不是理論,所以理論很重要。
*由於身邊不少人更看重實務而輕視理論,偶爾我會想一下理論與實務間的距離,由於我自認為是理論派的,但很多時候也會自覺有紙上談兵的困擾,自我產生質疑認為是否對於理論沒太多了解的人,甚至更能夠從現實中獲得更多好處。我大概將這個問題混雜對自我的不滿與對他人知識缺乏的歧視。
作者認為,公司成功的關鍵在於兩成的理論與八成的無法理論說明之間;即使企業家依靠八成無法言說的動物性直覺與氣勢所累積的經驗行動,但是能夠掌握剩下兩成理論的人,更可以深入了解直覺的限制,並掙脫理論在實務上不足之處。將策略理論化,轉換成可廣泛使用的知識。
在過去我的確是這樣想的,但這本書有更好的定義與解釋,得以讓我在相關想法上更加清晰。
策略故事是一個整合,彼此無法分解成獨立要素,也無法加以分析。
*假如無法真正了解整個策略故事,和其他人的工作如何結合?如何產生結果?也就無法實踐策略。在建構故事之前,必須先分析現況、確認目標,了解競爭環境與市場。可供利用的經營資源及相關限制。作者以地圖為例,就是標示所在地、目的地和相關資訊,畫出應該行進的路線,讓所有人能夠共享、一起前進。
這部份讓我印象深刻,很多時候遇到公司相關單位或負責人,僅將經營策略要項拆解局部做分配,因此沒人真正看得懂全貌,也就無法確定其他合作單位或他人的需求,也不知道自己所負責的部分在環節中如何運作及其重要性或不足條件的地方。最終所拼湊出來的事物,由於彼此有彼此的考量,往往東拼西補,過程儘管也發現很多問題但卻曠日廢時,需要面臨一場又一場的殺戮演出以及折磨,不禁會想問,不能一口氣交代清楚嗎?可以圖解說明,可以不用隱藏「大局」嗎?
不過擷取的這句卻一直讓我想著,為什麼無法分析?無法權宜性的依靠MECE那樣拆解嗎?無法系統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