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是填充時間的藉口

本來想去看蜘蛛人,就算是計畫中的事,不知道為什麼,心裡有一部分卻認為沒必要今天看。

逛了一下二手服飾店,沒找到適合的衣服。過馬路後的一瞬間,突然認為,被耽擱的事就意味著趕緊完成,幹脆趕緊把電影看完就好了。

這兩年,看電影這活動,對我而言變得很奇怪,稱不上快樂可言,也沒有任何驚喜,就只是單純的看與習慣性地分析若干細節。

一如吃飯,記得日劇《離婚萬歲》中有句台詞是這樣的,主角的同事跟主角抱怨說:兩個人吃的是飯,一個人吃的則是飼料。對我而言,生活便充滿著這樣的感覺。

吃飯變得無所謂,只是填飽肚子。既然是這樣的認定,也就無需吃得太好。看電影也是,並不是非看不可,所以就算以前很喜歡的導演所拍的電影,也變得沒有非看不可。

之所以會想看蜘蛛人,大概只是習慣。像是追劇,既然之前看了,就看吧。

也沒有想要找誰一起看,就這樣一個人消磨掉時間也很自在。當然,假如能夠回到以前的樣子就好了。看到驚喜的時候感到驚喜、該笑的時候笑、該哭的時候一起哭,能夠簡簡單單的與身邊的人分享這些反應與情緒,真是很難能可貴的體驗。

結果因為假日的關係,想選擇的位置都沒有了,就此也沒有了懸念,改天或明天再看吧。

原先之所以想要在禮拜週末的時候看,是認為,這樣大概會比較多觀眾坐在旁邊,不會顯得空蕩蕩的,不過這也是無法控制的事。

去無印良品買了兩件適合自己版型的衣服,覺得貴。想到在某本書上作者提到他的省錢的規則表:要買的東西,假如自己的薪水沒辦法一整個月每天都買一次,那就不買。頓時覺得拮据了起來。

呈上題,當然上述想法讓我變得消極,難免像是漫無目標,或者說,簡直就變得失去了目標的樣子更貼切些。

如此一來,便顯得像是,原先我之所以擁有目標,是因為對自己的未來有所期許。然而目前則是發現,不管目標達不達成,反正也失去了意義。

目標就此變得像是填充時間的藉口,假如不每天持續進行,也不知道要幹嘛。

回到家,翻看約翰‧葛林的《人類事評論》,看到前面其中一個章節名稱寫著:你永遠不會獨行。下一篇章則是:人類時間範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cel marc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