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書出現之後,市面上陸續越來越多人提到思維模型的概念,也有許多人整理出各個領域的重要模型。
之所以會有這樣現象發生,是因為書中作者查理‧蒙格認為,假如僅依靠自身過往經驗與所習得的領域技巧來看待問題,思考方式容易變得狹隘,不僅沒能想出其他的可能性,缺乏彈性的眼光也容易帶來偏見。
因此他認為有必要盡可能培養不同學科領域中,關鍵的運作原理與常用概念;做為理解世界以及決策評估的工具。
在《超級思維》這本書中,作者 Gabriel Weinberg以及 Lauren McCann 便嘗試串聯網羅各領域間重要思考決策模型,系統性的分類、排列和解釋所有跨領域的思考模型,幫助我們閱覽記憶與檢索,是一本很值得多次翻閱的思維模型工具箱。
全書橫跨心理學、企管、物理、經濟、統計學等領域,作者依使用情境做功能上的分類,用說故事的方式,讓我們去了解說如何在日常中提取使用,隨著熟悉程度,這些概念也能夠自然地出現在腦海中。
《聰明思考》這本書作者Richard E. Nisbett則用不同的方式與分類,整理了經濟、統計、心理、社會學、邏輯、辯證等領域的思考工具。
作者透過上述領域工具,帶領讀者檢視討論關於如何思考,像是如何用經濟學的概念來看待日常中的選擇、如何透過統計學來為事物做分類與串聯,用實驗的方法,來假設覺察問題的可能樣貌等。
有別於《超級思維》將所有的工具拆解散佈在不同的使用情境,這本書讓我得以清楚了解不同學科領域所涉及的關鍵項目。之後假如想要進一步理解,也比較能夠做主題式的蒐集。
一旦能夠掌握這些領域上的關鍵思維工具,將更能區辨與衡量世上的種種發生與問題,可以更客觀的看待眼前的種種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