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略說明系統思考:

簡單來說,就是將要素與要素之間關聯性做連結。可能只有兩個主要要素就構成一個完整系統,也可能有多個要素組成,最後連結成一個比較大的網狀結構。

一旦透過視覺化將這些要素寫出來畫出來,可以幫助我們釐清問題的源頭,並且推估可能的後續影響,讓我們在擬定決策時對問題的樣貌更加清晰。

例如說,我喝咖啡,那我喝咖啡之前做了什麼?就是往前推,那我喝咖啡前可能是刷牙洗臉,這是我個人的生活制約,就是早上先喝一杯咖啡;那這系統就變成,刷牙→洗臉→喝咖啡。

那之後呢?我會開始看我昨天什麼事情沒做完,或是我今天有什麼特別要處理的事項。例如我今天要整理我個人的知識系統,透過說明教學的方式。那麼到目前為止,這系統就變成:刷牙→洗臉→喝咖啡→嘗試解釋說明自己所學習過的事物,這樣的行為鏈。

假如我每天都如此,也就是;刷牙→洗臉→喝咖啡→嘗試解釋說明自己所學習過的事物,像是例行性的工作,我可能換掉最後一項,前面都是  刷牙→洗臉→喝咖啡→(行為變項a),如此這個行為鏈就會變成一個持續運作的系統,只是一直換掉行為變項A~Z,或是後面可能接上更多不同的行為變項。

上面的例子是我個人的行為模組,彼此間不具備有直接因果關係,那在職場工作或是事件的分析上,就會比較強調彼此間的關聯性強弱,因為有關聯,未必就具備有直接因果關係。一件事件的發生,可能有眾多的關聯要素所引發。

將這些要素,透過系統思考的方式畫出來,確認要素與要素之間的關聯強弱,可以幫助我們釐清個別要素的前後脈絡、因果關係,以及事情的本質,也就是事情發生最關鍵的核心。

 

目前看過相關的書有:

《系統思考》

《本質思考》

《上游思考》

《系統思考 Systems One》

《商業洞察力》

《3X3系統思考法》

《複雜適應系統》

《湧現》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系統思考
    全站熱搜

    marcel marc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