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評估=想法-本質

不具備本質思考力的人,通常會依憑經驗與直覺做事件的判斷。

會做這樣的判斷無可厚非,不論是遇到熟悉的事情或不熟悉的事情,遭遇到的瞬間,我們就會迅速在當下進行某種程度評估。

然而,假如養成凡事僅依靠經驗與直覺做思考判斷的習慣,在遇到顯然未知的事情上,由於自身過往所接觸的資訊以及所累積的知識、常識,不足以了解不同領域的內涵,所判斷分析出的結果,難免也會與事實產失巨大的落差。

遇過不少掌握經營控制權的人,往往習慣於如此拼湊出資訊的表像,最後做出無效的評估而不自知。就連事後被確認評估錯誤,也無能調整方向導正,只能一錯再錯,在錯誤的評估中來回打轉。就算有時矇對了,所進行的評估與操作方式,也由於沒能針對內容細節與程序去做釐清,自然無法進行延伸或重複操作。

知識更新 x 內在加工 x 刻意輸出=有效評估

生活或職場上,從吃什麼早餐、買杯咖啡,到要花多少時間與精神與同事聊天,聊什麼樣的內容,開會時要留心哪些要項,要提出什麼樣的企劃等,每一瞬間,我們都經歷很多需要進行決策的事務,涵蓋各種評估分析與選擇。大至國際局勢與財務規劃,小至個人交友與健康生活品質;培養本質思考的能力,讓我們在應對各種狀況時,能夠進行有效的評估。

下圖三個階段,分別是從了解、學習,累積相關概念到日常使用的三個階段;釐清這三個階段,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確認思考的模式與習慣,並依據結構的狀況進行調節改善。

本質思考筆記.jpg

階段一:知識的流入=更新(已知 x 未知)

之所以需要確認自身的知識流入範圍,主要是為了確認可能的盲點,過往所累積的知識領域也會帶來反作用力,刻板印象為思考設下侷限。

除了針對過往熟悉領域做持續資訊更新外,也要留意未知領域知識的開發與學習。了解不同領域間的概念,也會為過往的常識注入新的體會,調整習慣的思考判斷模式。

階段二:加工率=囤在腦中的念頭 x 數量 x 頻率

不少人儘管花費時間學習,在生活上卻難免感到無以為用。其實,所習得的知識都還囤積在潛意識中,只是沒有進行適當的提取轉化。由於不習慣與當下的狀況做連結互通,才誤以為所接受到的資訊與知識沒有作用。

可以透過4W1H,也就是why、what、when、who、how,隨機在周遭所遭遇到的事物上進行提問,做為分析各別因素可能性的刻意練習。這樣的練習,可以鍛鍊我們的潛意識,當我們在遇到事情時,有助於更快對事情進行解構分析,減少偏漏。

此外,加上直覺→邏輯、大範圍→到小範圍、上游→下游等,做為橫向資訊推進,對資訊的推估上也更有程序意識。

階段三:輸出=文字 x 圖解=強化記憶 x 調整認知=日常應用

很多想法與所接收的資訊、所習得的知識,由於日常沒有用到,可能逐漸的就疏忽遺忘掉。為了強化記憶與認知,可以嘗試培養書寫筆記的習慣;一旦將腦中的想法書寫或圖解記錄下來,這樣的視覺化步驟讓原本虛擬、一閃即逝的想法有了落實的感覺外,也更方便評估丈量。書寫下來,也意味著練習用字遣詞,提升排序推導、整合想法的能力。

習慣這樣知識流動方式,更容易讓所吸收的資訊在日常上有所應用,在應對各項職務內容以及所接收訊息上,更能夠釐清判斷本質,在生活上展現效益。

 

arrow
arrow

    marcel marc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