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雖然是很基本的問題,不過開始會留意注意力分配狀況。
也提醒逼迫自己,應對不是那麼重要的資訊時,避免過多的思考琢磨,適時的先放一旁,給自己緩衝的餘裕,避免在早上消耗精神。排在午後腦力跟體力相對比較疲乏時處理。
將早上最有精神的時間,分配在相對重要、需要高度專注事務上,像是需要計算或分析的事情等;鎖定重要的事情,在關鍵時刻集中心力積極應對,更有助於深化理解,而且事半功倍。
然而人不是機器,可以像機器那般設定確認後便照表操課,不遭受各種偏好與雜訊的影響。
例如就算是上述那樣理解與設定,上班時還是無法立即的改善,還是會依據自己當下的感覺與偏好做行動。
在辦公室也會有各種來自外部訊息的干擾,先後順序與節奏得不斷地動態調節做後續的規劃。
不過留意注意力分配,還是有沒能夠留意注意力分配的人所擁有的好處,就是由於對於時間與自身注意力狀況有更多的意識,因此就算是違背原先的預期與時間規劃,這樣的意識都還是存在著,壓力也會伴隨意識而節節升高,成為體內控制閥。
依據塔雷伯的《不對稱陷阱》書中所認為的,需要承擔上下檔的利益與風險的人,也就是會領受到切膚之痛的人,才更具備有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條件。
在此也就是說,那怕一時的放鬆或怠惰,都由於具備這樣的一層責任意識,提高了我們的警覺,更能夠有效的劃定行為門檻,以較快的方式轉換自身的節奏做應對。
時間管理或注意力分配問題乍看之下顯得老生常談,然而相關的概念也還必須不斷的強調提及,銘刻進自己無意識的行為中,培養成日常生活習慣。
就算是這樣,適度的放鬆與休息也不可或缺,給嚴苛的心態留點彈性,生活也將更有餘裕。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