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6007 拷貝.JPG

有些人職位、社會地位比一般人高,卻明顯讓人感覺口頭笨拙,應對進退上顯得不夠得體。

口頭笨拙可以依靠覺察跟練習做調整。有些人例如我,會唱衰認為,要叫這些人覺察或調整是近乎不可能的追求。然而午夜夢迴之際,還是具備足夠的想像空間。

另一方面,不夠得體卻是更加不容易被對方承認並跟著調整的部分。由於一旦有辦法透過自我辨識得體程度,便有辦法藉此自我改善。

之所以會被認定不夠得體,通常是言行舉止透露出不適當的訊號。雖然這訊號有時相對微弱,卻很容易在當下被察覺,在之後放大看待。

像我觀察到一些比較資深的主管,在電話與廠商進行討論時,偶爾會有由於言語上缺乏說服溝通的能力,試圖用仗勢欺人的態度,要求對方妥協某些合作項目。應對階級比較低、或是姿態上太過客氣的人,常以草率的態度打發;在遇到能力被肯定或職場地位比較高的人,則一反常態,客氣到顯得裝模作樣。

長期在職場上觀察到這現象的人不免會以為,一旦沒有足夠氣場氣勢或是態度上不夠果斷,將遭受不被認可的對待,覺得你不行,繼而影響職場上的地位。

許多人在遭受各種社會不適當的洗禮後,也反過來在態度上跟著膨脹,企圖透過氣勢模仿,在陌生人面前率先擺高姿態,以避免被看輕。這部分就像是野生動物,會透過擴張身體面積來威嚇可能帶來威脅的對手。在職場位階較高的人尚且如此,低職場位階的人,為維護自己的自尊,也學習到相同的應對姿態。

然而與其說好的典範太少,差勁的樣本太容易取得,不如說,不論職場上位階高低,經驗豐富或缺乏經驗的人,都竭盡全力做出自我保護的動作。因而產生佯裝老大的姿態,用上對下的方式企圖與比較客氣或提供協助服務的人一較高下,成為弱弱相殘的社會景觀。

依據《姿勢決定你是誰》書中所提出的概念,適當的展現自己的肢體語言,在應對日常上可以獲得很大的助益。然而透過某些方法讓自己提升自信是一回事,遭受像上述的濫用,則難免演變成人際互動與職場應對上的災難。

原本比較容易沒有自信或剛好那段期間遭受太多挫折的人,透過一點點身體語言上的調整或假裝,重新建構自己理想的模樣提升自信,得以應對像是面試、上台報告或與客戶開會討論等,在短期間取得不錯的成效。

超越本能》中作者在關於自我欺瞞的篇章裡頭提到,年紀大的人由於累積了更多的經驗,或許比年輕人表現得更加睿智,但是年輕人的經驗也不該受到輕視。

長期而言,得體舉止的維持,或許需要依靠更多的人生閱歷去反芻消化,慢慢的氣質養成。假如出身於比較著重教育與素養方面的家庭環境,則容易自小便在行為上表現得體,成長過程受益於先行者優勢。

習慣對外應對得體的人,通常平日就會注重帶給他人適當的形象,並懂得尊重、體貼他人。

一但我們願意給予對方適當的尊重 ,言行舉止自然也不容易輕忽,較少得罪或讓他人感到不舒服。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cel marcel~ 的頭像
    marcel marcel~

    marcelmarcel的學習地圖

    marcel marc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