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上,往往我們習慣僅閱讀自己熟悉領域,或是職務上有需求的相關書籍,鮮少去接觸不熟悉或不同領域的書。

沒有嘗試去翻閱不同領域的書籍,可能是基於不感興趣,更多是覺得沒有那麼多閱讀興致與時間,覺得沒有需要。

與其說沒有需要,不如說因為沒有做相關的翻閱檢視閱讀,所以沒能發現跟自己領域有所關聯,誤以為自己不需要。

實際上很多書籍,在職務或生活交際、人生課題上,能夠提供沒能想到的觀點參考,幫助我們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挫折或是時間損耗,避開生活上種種可能風險。

在《讀懂一本書:攀登讀書法》書中作者便認為,閱讀是反脆弱的武器

之所以具備有反脆弱性的功能,是因為閱讀提供我們換位思考的能力,更加懂得自我反省,對他人有同情同理心。

假如只是閱讀自己熟悉領域的書籍,也就容易讓我們困在某個範疇中,無法獲得更全面的理解與思考;

因此他鼓勵讀者,應該盡可能的閱讀自己覺得不舒服的書籍。透過比對多樣性的資料,可以增加我們辨識分類與推導脈絡的能力,有助於在遭遇未知困境時,做出合理的分析推論做適當的決策選擇。

那麼如何掌握閱讀的技巧、提高理解的能力?作者在書中提供了兩個基本的想法供我們參考依循。

一、搞清楚這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

二、這本書提供了什麼樣的解決方案與案例參考,便於日後實踐依循?

作者也在書中說明值得畫線關注的地方,閱讀時所要調適的心態以及繪製心智圖的技巧。

懂得基本閱讀的技巧,原本陌生領域難以理解的書,也會慢慢得變得容易理解,降低未來閱讀相似領域書籍所可能花費的時間成本。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看這些書有什麼用,懂那麼多道理,也依然沒辦法改變自己的人生、解決所遭遇的難題。

不習慣閱讀的人,難免會覺得沒有意義,覺得在生活上沒有實質的助益。不過大多問題則是,由於不熟悉,所以在理解上變得有難度覺得挫敗;

一旦短時間內無法搞懂釐清書中所談論的內容,便容易強化原先所認為的沒有意義與幫助的思維模式,進入了逃避、反閱讀的負面循環。

然而閱讀到一定的數量後,量的變化會產生質的變化;閱讀的過程中,之前所沒意識到的問題、困擾許久沒去深思的概念也會被釐清說明。

閱讀的過程幫助我們拓展認知的邊界,僵化的想法也會慢慢動搖鬆脫。隨著觀念有所變化,我們也將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讀書法 反脆弱
    全站熱搜

    marcel marc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