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雷伯的《不對稱陷阱》中,他提到:有些決策者,提出了想法決策,在之後的實踐行動的結果中,假如成功,往往由他取走所有的利益。而失敗的風險損失,則往往跟他無關,幾乎都轉移到下屬、執行者身上了。
也因此,作者認為我們要時時留意這樣的一層不對稱的關係,避免自身遭遇重大的風險。
在塔雷伯的《不對稱陷阱》中,他提到:有些決策者,提出了想法決策,在之後的實踐行動的結果中,假如成功,往往由他取走所有的利益。而失敗的風險損失,則往往跟他無關,幾乎都轉移到下屬、執行者身上了。
也因此,作者認為我們要時時留意這樣的一層不對稱的關係,避免自身遭遇重大的風險。
當日行動與觀點感想:
閱讀書籍資料很多時候就只是為了尋求比較具體,睿智的答案。
在之前自己心中多少也有一些想法,但可能因為懶,或者因為沒有方向,導致沒能往下繼續設想。
便想要尋求某些領域權威或自己信任的老師、一些書籍來稍作依靠。
概略說明系統思考:
簡單來說,就是將要素與要素之間關聯性做連結。可能只有兩個主要要素就構成一個完整系統,也可能有多個要素組成,最後連結成一個比較大的網狀結構。
一旦透過視覺化將這些要素寫出來畫出來,可以幫助我們釐清問題的源頭,並且推估可能的後續影響,讓我們在擬定決策時對問題的樣貌更加清晰。
當日行動與觀點感想:
今天才總算調整完履歷表,稍微有點勇氣、有點自信,將它設定為公開。
然後在職缺清單中不斷的往下滑,一頁一頁的尋找有興趣認為可以嘗試看看的公司。
詭異的是,明明都幾乎是這三四天更新的資訊,依照我所設定的條件,竟然就有150頁那麼多了。
當日行動與觀點感想:
這兩天嘗試去了解金融史。
想到在學生時期是不喜歡歷史的,然而仔細一想,我僅是不喜歡中國史的部分,偏偏學生時期學校總是看重中國的史地,就連聯考也如此。這份不喜歡,也延續到了後來的每個時期。
直到近期才了解到歷史的重要性。不僅歷史,還有很多領域的知識,也是隨著年紀漸大,才意識到其重要性。
《川普談判學》
談判是一連串溝通運作,彼此灌輸自己的意念與期待,最終雙方達成共識的交易過程。
為了取得談判優勢,必須仔細檢視談判內容、傾聽對方的立場與需求,透過提問與提供假設,獲取有利的位置,或取得能夠幫助自己做評估的資訊。
川普認為,得要放下自尊,盡可能了解對方,留意協商事物表象底下的目的、想法、意圖與動機,得要在心裡質疑對方:「你說你想要的是什麼?而你真正想要的又是什麼?」
《讓人變有錢的36個習慣》
作者山下誠司認為,要建立好有錢人的習慣 ,就得要仔細去檢視比對生活中每個組成要素,找出最好的應對方法,並且堅持下去。
例如像是;工作上的待人接物、服裝儀容、工作的量與質等問題,或是開會演講時坐的位置、公司與住家的距離與交通方式、早起與晚起的差別等;
或像是自己的生活方式習慣、學習的狀況與人生的方向,也都要詳細的比較、琢磨與取捨 ,將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情,做到最好。
當日行動與觀點感想:
每個人都有犯錯的經驗,卻未必能從中擷取智慧。
雖然是老梗,我還是想了一下~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大部分的人在犯錯後,所想到的改善,通常指的是行為的控制或抑制。
當日行動與觀點感想:
每次都覺得日本是將日常生活物品,以及動漫角色放大縮小玩得很極致的國家。
更有意思的是,去日本的時候會發現,這樣的喜好也很多時候完全融入成為都市景觀的一環;不僅可以作為品牌行銷,也順便做旅遊推廣吸引遊客。
也就是說,他們的政府決策單位以及相關產業的工作者,對其放大縮小的視覺吸引力是認同的,對於自家各種IP也是認真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