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會為偶然想知道的知識,去買書或衝去圖書館。
像是最近出了一本《圖像思考》,我看了那位作者在TED上相關的演講,網路上也有以前以他的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
另外也發現一本腦科學相關著作《火箭上的人類學家》裡面有提到與這個作者相關的案例。
我常會為偶然想知道的知識,去買書或衝去圖書館。
像是最近出了一本《圖像思考》,我看了那位作者在TED上相關的演講,網路上也有以前以他的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
另外也發現一本腦科學相關著作《火箭上的人類學家》裡面有提到與這個作者相關的案例。
當日行動與觀點感想:
今天一口氣看了10幾個議題資料,像是對AI取代人力的恐懼、才能兌現的方法、大腦神經元運作、抑制消費、數值化思考、過度忙碌、元宇宙發展、俄烏戰爭、疫情後的國家社會與生活型態的影響、台灣書籍出版概況,並劃出該議題各自的系統運作圖。
以變現的角度來看,短期間大概是沒有什麼機會,畢竟缺乏人脈跟一些技術相關細節,真要想彌補這塊的話,也不可能在這過程中去等待反應的延遲。
假如將時間拉長,個人倒是覺得了解跟整理這些議題資料非常重要且非如此不可。
很多人在準備轉換工作的時候,由於不知道如何正確的評估自己,對於未來工作的樣貌由於尚屬未知,在心理上便會產生許多的不安與焦慮。
不僅連帶信心受到影響,這份情緒也可能導致自己後續判斷中失衡,做出錯誤的職業選擇。
留意這類書籍的好處是,裡面提供的相關想法觀念,可以幫助我們想像未來職場所需要做的準備項目,讓原先的未知便得具體;
此外,也幫助我們釐清自己現階段的能力與需求,在這些準備過程中,能夠壓下情緒上的不安,裡面所提供的認知與方法,也可以幫助我們勇敢邁進,往設定的目標去執行。
記得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書出現之後,市面上陸續越來越多人提到思維模型的概念,也有許多人整理出各個領域的重要模型。
之所以會有這樣現象發生,是因為書中作者查理‧蒙格認為,假如僅依靠自身過往經驗與所習得的領域技巧來看待問題,思考方式容易變得狹隘,不僅沒能想出其他的可能性,缺乏彈性的眼光也容易帶來偏見。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中不僅有查理‧蒙格在投資上以及處事上的價值觀、原則與想法,其中提到的思維模型概念,在我看來更為重要。
作者認為,生活或職場等種種因素皆是由多元複雜系統所組織而成的結構,有許多我們無法知道也不理解的事物,面對這些我們不能夠正確理解的事物,單一模型的思維方式會導致在評估上產生盲點。
因此有必要盡可能培養不同學科領域中關鍵運作原理與常用概念,以此做為理解世界以及決策評估的工具。
一旦能夠從像是心理學、經濟學、生物學和統計學等學科中汲取靈感,將之整合進自身專業領域脈絡中,將更能夠在當前多變的環境中取得競爭優勢。
看過不少人,只要做一些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事物遭遇失敗了,自己或身邊的人便簡單的將結果歸因為沒有才能,便輕易放棄或選擇不多做嘗試了。
然而一旦為自己尋找出不再行動的理由,自信也會跟著喪失,進入負面循環。
在《才能的真相》這本書中,作者希望讀者能夠重新相信自己的才能,不要輕易接受這些失敗論。
他認為失敗只是現實中的小偏差所造成的巨大影響,最重要的是培養對學習有利的認知,尋找正確的方法,便能夠補足原先不足的地方。
透過觀察高手在應對相同問題時的作法,從中找出模式進行模仿。在覺察比對自己跟高手間的落差的過程中,不僅能知道該從哪些地方著手調整,從中所累積的經驗,也為自己建立起該領域的基礎,可以供我們隨時回顧。
最重要的是,別輕易接受讓自己淪為平庸的片面之詞,永遠要相信自己擁有可能性,有志者事竟成。
《從統計看經濟》
在之前看統計數據的時候,我不知道要怎麼跟經濟問題連結起來。之所以會沒有辦法連結起來,與其說是不懂得怎麼看統計數據,不如說是不知道要去解讀經濟的「什麼」。
而那個「什麼」,作者在書中便幫我們列出六大項目,分別是;人口、資源、貿易、工業、農林水產業、環境。
作者依據統計數據,帶領我們去認識這些經濟主題底下的運作結構,藉此理解一些當代的困境議題,對世界的樣貌也變得清晰許多。
《大腦的鏡像學習法》中,作者認為我們與外部社會的種種互動溝通方式,都會被我們大腦的鏡像神經元給吸收複製下來。
所遇到人的行為或說出的話語,神經元的鏡像功能會從中進行解析與模仿,繼而成為我們認知行為的基礎模型;這基礎模型是動態的、隨時在吸收最新接收的訊息而處於演變狀態。
假如我們所處的環境,所接觸的人是值得學習的榜樣人物,長期下來將會為我們帶來正向的影響,並可能決定我們的命運;相反的,也要留意負面的榜樣人物。
在《IBM首席顧問的大人學習法》中,作者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學習法,避免隨著學習力差距的擴大被社會淘汰。
因此他認為要透過大量的主題閱讀來盡快掌握概念,繼而能夠理解整個領域概念的運作方式;透過書寫等輸出行為,來達到本質上的理解。
如此一來,學習更能夠取得複利效應所帶來的好處,不僅學習時間縮短,理解力也會加速,變得更有效率,所習得的知識技能能夠在生活職場上展現出來。
這類型的書,大多強調大規模的外部環境變化,為原先的生活型態帶來重大影響,讓我們變得貧窮。
雖然說看了可能會對未來感到沮喪不安,不過了解這些現象,以及現象背後的組成因素結構,還是很有必要。
加上近幾年疫情、中美貿易戰、烏俄戰爭以及中台美局勢的變化,AI的演進等,盡可能讓自己培養一些可以辨識出眼前社會景觀的能力,留意相關社會議題決策,才有機會做出比較適合的判斷,趨吉避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