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972 拷貝.jpg

缺乏溝通的技巧,往往導致在人際互動上累積不愉快的經驗,或者很多時候,沒能說出內心真正的想法,甚至與最親密的人之間變得無言以對。

另外,對事物的認知與概念,也不斷的影響我們對事情的看法與態度,假如能夠藉由書中所提點的項目,檢討更新過往的認知習慣,或許溝通過程也會變得順利許多。

《這念溝通》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在於,作者不僅提供了系統性改善練習的方法,還貼心的在每一章節的最後,整理了該節的重要原則、該節的重點,還有在實際運作時,所可能遭遇到的問題,以及應對參考。不僅如此,最後還做了整本書的統整,讓看到最後的讀者,可以快速的回顧重點,不會迷失於操作細節中。

書中主要分為三個步驟,同時也是有效對話的技巧。分別是;以臨在引導溝通發自好奇與關心來溝通,以及專注於重要的事

步驟一:以臨在引導溝通

在溝通之前,嘗試覺知當下;感受此時此刻的身體狀況,像是感覺自身的重量、呼吸的節奏,注意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以及體會當下的情緒樣貌。

透過這樣的過程,以自我為中心定錨,分隔出自己以及外在環境,提高對自己的覺知與意識,也讓我們在心理更有餘裕,選擇與外界應對的方式。

這樣的練習,更能夠查覺到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讓我們更能辨識出所曾迴避的脆弱部分,解放壓抑與情緒反射,控制語調、習慣的詞彙。

步驟二:發自好奇與關心來溝通

每個人都有自身對事物的認知與想法;裡面也包含著個人過往的經歷、價值觀、動機與需求。這些事物加總起來,成為了我們應對外在世界的框架。

我們並不希望自己所熟悉的框架被抵觸,一旦感受到不被接受認同,在挫敗感產生之前,我們的腦中便即時發出警覺,管控所交流的內容。

然而,一旦我們調整自己,以好奇與關心的態度為自己重新定位,不去試圖修正、預設立場,而是跟隨著對方。連帶著也會影響我們的意識與行為,讓對方感受到善意,感受到被同理。

這過程會在彼此身上形成特別的內在體驗,當下的情緒會受到感染,彼此關係變得益加緊密。

在對話時注視對方,仔細的傾聽對方所說的話,話語中也會透露出對方所在意的細節,讓我們與對方建立某種程度的理解。對方也會感受到,我們承認、接納了彼此。在此時此刻,雙方的關係獲得堅實的連結、產生共鳴,有助於更進一步的交流與合作。

步驟三:專注於重要的事

很多時候,雙方都沒能留心感受、理解自己的想法,甚至讓偏見控制了對話,讓溝通的過程變得不愉快,產生挫折、失落的感覺。

當我們意識到人本身的複雜度後,試著回到原點,思索每一段互動過程中,想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最重要的事是什麼?藉由不同的方式尋求同理,不僅可以提升自己在溝通上的創造力,就算很多時候還是沒能達到原先所設定與所期望,至少也能夠讓雙方獲得更多的資訊去了解彼此。

透過這些互動前與互動過程中的準備與練習,改善當下的意識、調整認知習慣;被理解被接受的機會也會跟著提高,相處過程也會產生良性的化學效應,彼此間對於自我的認同度一旦提高,產生自信,也能夠轉換為外在其他事物的養分。

最重要的是,能夠溫柔的應對與同理,善待自己與他人。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溝通 人際關係 同理心
    全站熱搜

    marcel marc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