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聰明人都實踐的輸出力法則》金川顯教
每天讀一本書,然後呢?
作者認為不論是看書或者看電影、聽講座等,花時間投入在這些事項中容易讓人誤以為在學習,但最終忘得一乾二淨。
這就像是在網路上挑選衣服,假如沒有實際穿上,確認版型與自己得合適程度、確認照片中的顏色與實際顏色的偏差,就無法真的體會穿上這件衣服的感受。
假如能改以產出為前提,不論投入什麼事情都以產出的目的來看待,例如閱讀或看完電視電影後可以寫出一點摘要或書評影評,或是與他人聊天交流也好,透過這樣的輸出行動,一定可以改變投入的成果與品質。
《黃金輸出術》成毛真
把將來可能用來輸出的資料累積在同一處
乍看之下,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金句,甚至是那麼的理所當然,稱不上有其重要性。然而當下的我正在思考著閱讀輸出,以及拆解串聯其他相關議題的書這類的想法。這樣的一句話對此時此刻的我產生意義,認為是一個應該要建立起來的方法與習慣。
作者認為,可以在筆記的相同分類中,一項一項的往下添加更新內容。新的資訊與舊的資訊共存,平等看待,會產生和同時讀10本書相同的化學反應,成為自己專屬的資訊筆記。
《為自己而寫》田中泰延
挖掘自己的感動、證明根據,讓感動扎根生出枝枒
以作者的想法,就是寫出自己才寫得出來的東西。由於每個人境遇不同,就算是遇到類似的事,背後的思考模式與想法也都有所差異。
平日書寫的經驗也讓我體會到,那怕書寫出來的字句其中有所引用,也可能在崎嶇過程中拐出不同的可能。
假如能帶著敬意,挖掘自己有所感的事物,書寫自己的需求,或許更能夠與他人產生共鳴。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