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大腦300問》的一些筆記碎片:

.身體是為了讓大腦便於行動與社交、補充養分而存在。另外反過來,我們可以利用飢餓,來提高我們的身體驚覺性;屆時大腦會更加專注,感覺清醒。

.白天的學習與活動可以為腦部神經元帶來比較大的刺激。夜晚睡覺時,海馬迴會為白天的資訊進行重整分類,將資訊分發到各大腦區域中形成長期記憶。

.當遇到問題沒進展的時候,可以試著透過情境轉換,來讓大腦獲得中斷與重整的機會;如此更能夠重新聚焦、觸發新的聯想。

.談論同一話題,腦部會產生想法、情緒共振,同感或共鳴。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狀況,是因為大腦的鏡像神經元,可以幫助我們覺察同理他人的感受。如此可以為彼此建立信任與認同,建立社會連結以及獲得群體安全感。然而一但信任感受創,我們的失望也會加深,留下痕跡,不易恢復原先的情感基礎。

.夢是意念的訓練場域,會反映盤踞在思緒中的課題,幫助我們之後做覺察與應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腦科學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cel marcel~ 的頭像
    marcel marcel~

    marcelmarcel的學習地圖

    marcel marc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