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無成難免讓人忘了曾有的理想,忘了自己所期待,變得退縮麻木,生活漫無目標,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由於害怕失敗而選擇不去冒險,錯失可以令自己成長學習的機會,最後只好選擇成就有限的工作,毫無目的度過每一天。直到年齡的增長,才後悔當初錯失了機會,不明白自己為何放棄夢想。
一事無成難免讓人忘了曾有的理想,忘了自己所期待,變得退縮麻木,生活漫無目標,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由於害怕失敗而選擇不去冒險,錯失可以令自己成長學習的機會,最後只好選擇成就有限的工作,毫無目的度過每一天。直到年齡的增長,才後悔當初錯失了機會,不明白自己為何放棄夢想。
某集日本節目《跟拍到你家》中,被攝者煮了一碗麵給攝影師。
儘管被攝者說,可能像飼料一樣難吃。然而,攝影師卻馬上回答,表示超好吃。
被攝者聽了後,老臉皺起來表示:「就算是客套,只要聽到很好吃,心裡還是很開心。」
正看著節目的本人,頓時回想起日常中種種與他人的互動行為;
很多人不習慣留下數位痕跡,沒有在社群網路或是部落格,留下自己種種生活紀錄。
就算稱不上內向,卻也沒有打算展示自己的觀點感想,經詢問原因,很多是自覺文筆不好,另外則是認為自己沒有可以分享的獨特觀點。
看到一位日本創作者,在YT上談論自身創作時所產生的各種艱辛。不得不說,完全可以理解這些痛苦啊~
光是各種負面心理套餐吃到飽,壓力也是尾隨進入每一悠閒瞬間,連假期的感覺都剝奪得一乾二淨外,睡覺也是噩夢連連;此外還會產生各種與他人的比較心態產生各種忌妒等。
有些人習慣性滋意使用斷捨離的概念,彷彿不喜歡不想負擔便決定消抹一淨、丟棄或放棄。
不去應對原先的事件在某種程度上,也像是無限期的延遲反應。斷捨離的選擇,既然是作為最後停損的手段,也就不打算多餘去設想其他可能,要麼束手無策要麼攤手不管,等於遺失了中間合理或公平的評估檢視過程。
一年馬上又到了尾端,心中稍微盤點了一下年初的計畫、年中所檢視,落實的與不盡如人意的事物穿插,略為感嘆一天又過去了,現實的自己又老了一歲。
雖然跟職場或家庭等事務無關,卻忍不住自問,認為自己是邁向正確的路上嗎?放大格局來看待的話,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哪些需要重新檢視調整?接下來的人生就是這樣嗎?
早上約六點左右起床,原本預期是五點的,不過實在太疲累了,多躺一段時間。
這段期間,昏沉沉忽醒忽睡,似乎做了一些夢。凌晨這個時間,常常很容易作夢的樣子。
至於夢到什麼,往往醒來沒多久,一旦沒有紀錄便只留下朦朧的感覺,連印象都消失了。
閱讀過程中難免會陷入自以為理解的狀態。一旦閱讀結束,脫離書本後美夢也跟著嘎然而止。
最常遇到的情境是,沒辦法立即向身邊友人介紹說明剛剛看了什麼書,讀到什麼有趣的概念。只能東一塊西一塊拼湊出大概大概自覺懊惱,無助於協助他人掌握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