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都實踐的輸出力法則》金川顯教

每天讀一本書,然後呢?

作者認為不論是看書或者看電影、聽講座等,花時間投入在這些事項中容易讓人誤以為在學習,但最終忘得一乾二淨。

文章標籤

marcel marc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單點故障.jpg

從小到大的教育觀念,讓我們相信投入時間專精一件事情是最好的選項,過多的選項會導致樣樣通樣樣鬆的後果。

然而不論是學生時期,或是出了社會都難免發現,這樣的操作模式就算沒有帶來麻煩,卻也未必那麼的適用。

在學生時期只花心力在單一科目或主修上,由於所選擇的往往是自己擅長的項目,所以在報告或考試上由於特殊加權可能獲得短期效益,放掉其他不擅長而較少花心思的其他事物雖然可惜,不過後續影響相對小。

另一個可能則是,原先認為是自己擅長的項目,卻在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心力投入後,沒能獲得理想的成果。

將相同的操作方式挪移置校園之外,設定目標時,只設定單一目標、單一計畫、單一投資標的或只專注於一件工作職務,一旦上述的單一選項遭受失敗,則可能落得全盤盡墨的下場。

由於背後沒有像是PLAN B或其他承載物件或系統,單一環節的失效,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癱瘓無法運作。

將所有的資源投入一個籃子裡而遭受失敗,評估上,可能會將不理想的循環狀態視為短期或必然的挫折,無視沉沒成本繼續運作賭下一次產生不同結果,但也可能在某一次的嘗試過程,遭受到更巨大的損失與不可逆的其他成本。

傳統觀念上認為一心多用容易失敗,應該好好專精一件事情像傳統職人,這樣的觀念雖然很好,卻未必能完全適用於差異條件,需要重新評估觀點在不同環境的適配狀況。

 

文章標籤

marcel marc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都沒在聽》Kate Murphy

重要的不是發生什麼事,而是我們對這些事的感受。

書中引用曾在聯邦調查局服務的人質談判員說的話。認為如果不停下來聽人說話,就會錯失很多機會。

文章標籤

marcel marc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憂鬱的陰影》Amy Ferris

焦慮感像是失敗,一種可怕的性格缺陷,你必須保持秘密。

在此我將書中的憂鬱感轉換為焦慮感,認為更接近自身的情況,況且也並非不可。原先認為無論如何都無法保持秘密,然而實際上並非如此,能否保持秘密的關鍵,來自於外部環境。

文章標籤

marcel marc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改變就無法生存》西野亮廣

決勝負的關鍵是經驗的數量

作者認為,只有採取行動才能夠匯聚資訊與靈感,所產生更多的資訊與靈感也會轉化為新的行動的連鎖效應。必須拿出洪荒之力努力行動。

文章標籤

marcel marc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質思考》平井孝志

煩惱的時候,試著問自己「究竟...?」

*一昧煩惱的時候,如果試著一邊問自己「究竟...?」這個問題,或許可發現具說服力又有效果的策略,釐清輕重緩急以及其中是否具備意義,看清眼前的狀況。

文章標籤

marcel marc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實現:達成目標的心智科學》Heidi Grant Halvorson

當人們把焦點放在追求最大收益,而不是避免損失時,會督促自己加快動作,工作更迅速願意冒更大的風險。

*聽起來像廢話,卻可以當作是給自己的警惕。我們需要拿出的是量、是成績,品質雖然很重要,但追求品質的過程中承擔更大的時間成本與壓力,以及衍生的未知風險。

文章標籤

marcel marc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4576 拷貝.jpg

一直是很念舊的人。

會重複聽著相同的一首歌一整天。

也會常常看同一部電影,甚至,某個片段就塞滿了整個禮拜。

有看了無數次的相同小說。

連畫的畫,也不脫離這樣的規則範疇。

總是想著相同的事。

做著相同的夢。

時間,彷彿沒有往前沒有往後。

使用相同的手機,相同的螢幕相片。

會想念著相同的地方。

相同的貓、相同的人。

什麼都沒有改變,敘述著相同的故事。

 

marcel marc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越本能》Rebecca Heiss

最佳化可能大幅減少我們實際成功的機會

對於追求完美者,「最佳」的參考點總是不斷在變化。我們遇到的每個替代方案都會改變我們的參考點,參考點移動的次數越多,最後就會發現自己把生產力與健康一併賠了進去。知足的人比較不會耗費時間擔心他們做出的所有選擇以極可能錯過的替代選項,而是採用一套「夠好即可」的標準。

文章標籤

marcel marc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佛教會我的社會生存力》廣津留菫

不需要準備100%的回應,就當下可回答的範圍,馬上應答。

完成度約60%~70%,先給予回應或通知,這麼一來,合作的對象才能夠有更多的思考時間。一旦停下腳步試圖思考完善,很有可能在提出結論前,比對手晚了一步;快速應答,同時也能訓練思考以提高處理速度。就算答案不完美,只要做出快速回應,就可以暫時把案件拋到腦後,大腦不需要多記一件事。

文章標籤

marcel marc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